

“同學們,大家知道嗎?剛剛發射成功的神舟十七號上也有咱們‘深圳制造’!三位航天員使用的是深圳自主研制的航天員裝備——飛亞達航天表。”11月15日,我校“勞模工匠進校園”第三場報告會在音樂廳開講。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、深圳市勞動模范、飛亞達公司總工程師(研發總監)鮑賢勇動情講述了飛亞達航天表從無到有、再到世界領先的研發故事。全校近700名學生到場聆聽。
鮑賢勇從手表技術發展概況、航天表的研制背景、航天表的發展、飛亞達航天表介紹等四個方面講述了載人航天中的手表與相關技術。回想起最初承接“航天表”任務的那一刻,他的臉上寫滿了自豪。從2001年開始,飛亞達從航天相關部門的市場盲測中脫穎而出,為中國航天員提供任務及訓練用表。兩年后的2003年10月,航天英雄楊利偉隨神舟五號進入太空并工作21個小時,浩瀚宇宙迎來第一位中國人。飛亞達艙內航天服手表在起飛和著陸前配合完成了艙內航天服的“檢漏計時”,記錄了“最偉大的一天”。
鮑賢勇表示,飛亞達作為“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”,傳承“航空報國”精神,從神舟五號開始,見證每一個中國時刻。科技上注重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,先后獲得了多項國家級科技獎項和專利。這些努力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可以研制航天表的國家。

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、深圳市勞動模范、飛亞達公司總工程師(研發總監)鮑賢勇講述航天表背后的故事。
講座結束后,鮑賢勇與同學們熱情互動,耐心回答問題,現場氣氛熱烈。同學們深刻領略了大國工匠所展現出來的愛崗敬業、精益求精、守正創新精神。2023級傳播學院新生盧同學說,“這次講座令我心潮澎湃,我為深圳能有這樣的企業、能有鮑老師這樣的大國工匠感到自豪。同時,我也認識到,作為一名大學生,要學會思考,勤于鉆研,勇于創新,善于開拓,才能把自己打造成全面發展、社會認可的技術技能人才。”
據悉,校團委積極營造崇尚勞動的校園文化氛圍,持續開展“勞模工匠進校園”系列主題活動。本學期已邀請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秦文沖、全國交通技術能手曾斌文等勞動模范、大國工匠進校開展勞動精神、勞模精神、工匠精神主題講座。以生動的案例,促進同學們深刻勞動精神、工匠精神的內涵,為今后學習專業知識技能、培養職業素養打下堅實基礎。
(校團委 袁 倩)

深職要聞